- 您所在的位置:
- 海南農業(yè)品牌網首頁
- 瓊海農業(yè)品牌首頁
- 品牌資訊
- 文章頁
瓊海胡椒:普遍食用的調味香料渾身是寶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1-05 16:29:00 作者:
瓊海市胡椒種植歷史悠久,我國第一株胡椒就是由瓊海籍愛國華橋王裕文先生于1947年從國外引進落戶瓊海市的。目前,全市胡椒種植面積8000公頃,占全省胡椒種植面積的35%,年生產干果11108噸,占全省胡椒產量的33%,占全國胡椒總產量的30%。胡椒生成成為瓊海市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(yè)。
胡椒協會助力標準化生產
瓊海市胡椒協會成立于1986年,目前有會員農戶310戶,會員農戶胡椒種植面積為200公頃,年畝產干果320公斤,比全市胡椒生產平均水平畝產干果增加120公斤。為了促進胡椒產業(yè)的繼續(xù)蓬勃發(fā)展,做大做強胡椒產業(yè),協會中具有高級農藝師職稱的會員,先后完成撰寫了《胡椒栽培技術規(guī)程》、《胡椒粉標準》、《胡椒油標準》、《胡椒堿標準》等胡椒種植、產品加工的標準、規(guī)程。2002年5月11日,在海南省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主持召開的標準審定會上,會員陳德政、符碧海、楊全敏主持編寫的《胡椒栽培技術規(guī)程》作為海南省地方標準于2002年8月正式批準發(fā)布實施,為海南省和瓊海市開展胡椒標準化生產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。
據悉,胡椒生產的標準化,從管理層面上講,就是統一規(guī)劃、統一規(guī)格、統一指導技術、統一排灌、統一機耕、統一有機肥、統一定標、統一機械鉆穴、統一石柱、統一遮蔭等等。從技術層面上講,就是要逐步改變傳統和耕作和管理模式,從土壤檢測、育苗選種、施肥灌水、摘花養(yǎng)蓬、病蟲防治,一直到采果加工等各個具體環(huán)節(jié),都要充分融入現代科技元素,都要充分體現現代科技內涵。瓊海市熱作中心主任覃學優(yōu)說,胡椒標準化生產技術我們是普及到每一個種椒企業(yè)和農戶的。當地一位李姓椒農表示,他自己剛剛種植胡椒時對技術一竅不通,全靠胡椒協會這些“技術指導員”到椒園里手把手地言傳身教,這些人不僅帶來了實用技術,也帶來了技術信息和技術觀念。
胡椒顆顆賽金銀
瓊海流傳著一句諺語:一金二銀三是胡椒仁。胡椒為雙子葉植物,適宜生長于熱帶地區(qū),是一種多年生常綠攀緣藤木植物。胡椒夏季開花,漿果球形,橙紅色,品種有大葉與小葉兩種。胡椒果實中富含揮發(fā)油、胡椒鹼及辣樹脂等,是世界上著名的也是大眾普遍食用的調味香料。胡椒渾身是寶,胡椒根、胡椒葉和胡椒藤中都可提煉出有用的物質。
在瓊海,近年有大批椒農依靠胡椒發(fā)家致富。這幾年胡椒的行情相當不錯,今年一斤胡椒的價格已經升到二十多元。按每畝平均種植130株,每株收獲4斤計算,收入相當可觀。其中彬村山農場是瓊海較大的胡椒標準化生產基地,2010年,種植面積共4300畝,產量430噸,產值1720萬元。當地人介紹,樹齡在5、6年的胡椒是胡椒掛果的高峰期,平均每株可收獲6、7斤,并且胡椒樹一旦種植,可以連續(xù)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結果,在瓊海市近郊的一個山坡上,至今仍然生長著一株貌不驚人的胡椒,一顆有60多年樹齡的胡椒“母樹”。
據了解,胡椒由于加工程度不一分為黑胡椒和白胡椒,因為中國人的飲食習慣,海南以加工白胡椒居多。目前,瓊海已經擁有了較成熟的胡椒加工體系,通過改進加工技術,擴大標準化種植,小小胡椒,將真正帶領農民成就大事業(yè)。